闪迪全线涨价 10%,华为麒麟 9020 回归引行业震动
存储芯片涨价与麒麟芯片回归——半导体行业的两大焦点事件
闪迪(Sandisk)宣布全线闪存产品涨价10%以上,预示存储芯片市场新周期

华为发布会官宣麒麟9020芯片回归,成为国产芯片里程碑
二、存储芯片涨价潮:AI驱动与供应链调整
涨价原因分析:AI应用、数据中心及移动设备需求增长导致供应紧张
行业影响:闪迪市场份额约12%,但其定价策略具有行业影响力,预计其他厂商将跟进
市场背景:2025年Q2全球NAND闪存市场营收环比增长22%,前五大厂商均实现增长
政策环境:美国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收紧,三星、SK海力士中国工厂受影响
三、麒麟9020芯片:技术参数与市场意义
技术细节:采用独特架构设计,2×2.5GHz泰山大核+6×2.15GHz中核+4×1.6GHz小核,集成Maleoon 920 GPU
产品搭载: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折叠屏手机,运行鸿蒙5.0系统
象征意义:自2021年后首次在发布会明确提及麒麟芯片,标志着国产高端芯片的回归
四、AI驱动下的半导体行业新趋势
算力需求:博通业绩超预期,AI芯片收入同比增长63%,验证算力板块高景气度
终端应用:AI手机和电脑快速发展,2025年中国AI手机出货预计增59.8%,AI PC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
资本投入:北美科技大厂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,Meta、苹果各计划投资6000亿美元
五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韧性发展
业绩表现: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2.41%
国产替代:寒武纪、海光信息等AI芯片公司业绩亮眼,设备企业积极扩产
政策支持:国家"人工智能+"行动为AI终端发展提供明确支持
六、其他相关领域动态
汽车电子:现代汽车工会罢工;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拟上市
晶圆制造:台积电市占率提升至35%,考虑明年高端制程涨价5%-10%
七、风险与挑战
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剧
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需求
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
闪迪突然宣布全线涨价10%,华为却在同一周发布了搭载麒麟9020芯片的新手机。 这两件事看似无关,却揭示了半导体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:AI需求正在拉动存储芯片价格回升,而中国芯片产业在压力中逐步找回自信。
闪迪在声明中表示,这一决定是基于对闪存产品的强劲需求,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数据中心、客户端和移动领域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。 为了确保能提供高性能闪存解决方案并支持持续的创新投资,闪迪正在对闪存产品组合进行价格调整。
这已经是闪迪2025年内的第二次涨价。 早在3月份,闪迪就因全球关税变动和供应能力受影响,提高了企业端和客户端产品价格,整体涨幅也超过了10%。 尽管闪迪在全球NAND闪存市场份额仅为12%左右,位居行业第五,但其定价信号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力。
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,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NAND闪存市场营收环比增长22%,达到146.7亿美元。 前五大厂商中,三星营收环比增长23.8%,市场份额提高到32.9%;SK海力士群组(含Solidigm)营收暴增52.5%,市场份额达到21.1%;铠侠营收增长11.4%;美光小幅增长3.7%;闪迪自身也实现了12.2%的环比增长。
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AI服务器带动的强劲企业级SSD需求。 群联电子首席执行官潘建胜指出,DRAM巨头正在将资源转向HBM(高带宽内存),而NAND产能扩张被搁置。 至少有两家供应商面临财务困境,限制了它们短期内大幅扩大产量的能力。
分析师们警告称,该行业正走向结构性短缺。 NAND生产商计划在2026年仅增加10%至15%的资本支出,远低于历史最高30%的位元需求年增长率。 随着边缘AI的普及以及各种设备的存储需求不断攀升,到2026年,供需缺口可能会扩大,最终导致彻底短缺。
华为推出其第二代三折叠屏旗舰手机——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,搭载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.0系统。 这是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,也是自2021年之后,麒麟芯片首次被华为在发布会上明确提及并作为核心卖点推出。
从性能参数来看,麒麟9020芯片采用独特的架构设计,CPU由2×2.5GHz泰山大核、6x2.15GHz中核与4x1.6GHz小核组成,集成Maleoon 920 GPU,在多任务处理与图形渲染能力上表现卓越。
麒麟芯片的回归象征着中国芯片产业在压力下的韧性发展。 2025年上半年,中国半导体行业展现了惊人的韧性。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,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,半导体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.54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.41%。
在半导体行业的165家上市公司中,有120家实现盈利,10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。 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.81亿元,同比增长4347.82%,并实现了扭亏为盈。 海光信息营业收入54.64亿元,同比上涨45.21%,归母净利润12.01亿元,同比上涨40.78%。
中微公司刻蚀设备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四成,占公司总收入的75%以上。 目前,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已覆盖95%以上的刻蚀应用,技术能力延伸至5纳米及更先进制程。
盛美上海临港厂区的A厂已经投产,满产状态下可达到100亿元的产能。 临港厂区的B厂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投产,正式投产后可以实现200亿元的年产值。
这些发展背后是AI应用的快速普及。 2025年第二季度,中国大陆AI PC出货量已占整体PC市场的28%。 Canalys预计AI PC渗透率2026年将进一步升至52%。
IDC预测,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1.18亿台,同比增长59.8%,整体市场占比40.7%。 群智咨询预计,2025年中国AI PC出货量将超5000万台,占总出货量的28%。
2025年9月初,美国总统特朗普宴请了美国多位科技界重量级人物,席间各科技厂商透露了投资计划。 Meta计划截至2028年投资6000亿美元,苹果近期将投资6000亿美元,OpenAI将投资数千亿美元,Google将于2年内投资2500亿美元,微软将每年投资750-800亿美元。
博通于9月4日公布FY26Q3业绩,透露已将一家潜在客户转变为正式的第四家定制AI加速器(XPU)客户,并获得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生产订单。 博通第三财季AI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63%至52亿美元,预计第四财季AI芯片业务收入将增长至62亿美元。
8月29日,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英特尔半导体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及SK海力士半导体(中国)有限公司移出“经验证最终用户”授权名单,该措施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120天后生效。
豁免取消后,所有含美国技术(含软件、零部件、整机)的芯片制造设备向中国工厂发货,必须逐案申请出口许可证。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仅计划允许三星、SK海力士采购维持中国现有厂房运作的美国设备与技术,用来扩产或升级中国厂房的设备执照申请不会获得许可。
这对全球芯片产业链有着重要影响,因为三星电子40%的NAND闪存在其西安工厂生产,而SK海力士40%的DRAM和20%的NAND闪存在其无锡工厂和大连工厂生产。
从闪迪涨价到麒麟芯片回归,从AI PC普及到北美科技巨头巨额投资,这些事件都指向同一个方向:半导体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,人工智能是这一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
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,2025年第一季度市占率提升至35%,营收增长超过三成。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,这主要得益于对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激增,刺激了对先进节点(3nm、4nm/5nm)和先进封装的需求。
分析师认为,AI已成为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核心动力,正重塑晶圆代工供应链的优先顺序,进一步强化台积电与先进封装供应商在生态系中的关键地位。 未来,晶圆代工产业将从传统的线性制造模式迈向“Foundry 2.0”阶段,转型为一个高度整合的价值链体系。